2008年秋天,我有幸和美国思维教育大师、著名教育家、SOI智力研究中心主任罗伯特教授一起工作了三十天。临别之际,我问了他一个在我看来很严肃的问题。
“您认为在思维课程基本成熟之后,东方之星该做的下一个课程是什么?”
这位智慧、沉稳的老人几乎不假思索地说:“数学”。
他接着解释说:“数学课程是很难的,但以你们现在对思维教育的理解,你们有了很好的基础。你们有条件做好。”
当时在场的还有现任东方之星学前课程研究院院长的刘卿女士。她后来成为“全景数学”研发工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全力推动者。
我知道罗伯特所说的“数学”是什么,我也知道是什么样的数学会让我和刘卿如此兴奋。这个数学至少应该包括以下观点:
1. 数学不应该仅仅是解决实际的问题,数学应该是人类的方法论,甚至是世界观,是人类一直以来认识、 探索世界的一个独特的视角。我们需要站在这个高度去建构数学课程。
2. 数学概念对于儿童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的概念就如同一棵大树的枝干,有体系、有分支,是数学学习的 根基。让孩子建立起数学的相关概念,理解概念背后数学的本质和意义,远比让孩子掌握数学的某种技能要难, 但是更重要。
3. 数学本质上是无处不在的,绝不应该是为了学习数学而人为营造的。教师要引领孩子观察到、体会到身 边的数学,从中萌生出对数学的兴趣,并主动用数学的方法探索世界。
就这样,全景数学成为东方之星的研发项目,并艰难地推进。我们深入研究了美国的数学教育体系以及最 重要的学前数学课程,希望能开发出一套有国际视野的、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对孩子真正有帮助的数学课程。
我们深知,一个好的课程除了有自己的教育梦想,更要承载连接理念与实践的责任。在开发的过程中,我 们尽最大的可能在课程中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主张,尽 最大的努力将理念落实为教师容易理解以及容易实施的方式。
我们相信,一个好的课程不应该只关注儿童,更应该关注教师。对教师来说,它应该是易于操作并引发思 考的,它应该是教师的助手、成长的阶梯。这是我们的理想,并且是我们不断推动和修正的着力点。
教研服务是东方之星一直以来服务于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内容。在全景数学中,东方之星还会创造一切可能 的条件将教研服务落实到“与教师同成长”的目标中。
我相信,当大家看到这本《全景数学教师指导用书》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我希望,从此,孩子面对数学,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廖丽英研究员、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学前 教研室魏龑主任、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学前教研室的郎明琪主任、刘亚明主任、付雁老师,由于你们的加入, 使我们心中那个美丽的数学梦想,变得不再遥远。
感谢北京市东四五条幼儿园总园和分园、北京第四幼儿园、北京槐柏幼儿园,三所实验园的园长、教师和 孩子们,你们让这个美丽的数学梦想更加清晰。
感谢东方之星学前课程研究院数学课程研发部邓亚男主任,以及赵霞、张汭、宋悦、吴去贫、陈丽梅、尤峰、 侯素哲等老师,是你们艰辛的努力,使这个美丽的数学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全景数学》幼儿园数学课程是东方之星研发团队对国际数学教育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立足于国内数学教育实践,依据数学学科特点与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从全新的角度建构起来的系统化的数学课程体系。课程紧紧围绕“数学无处不在”的核心价值理念,尊重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在规律性与自发性,将数学与其他领域教育活动相互融合,将幼儿置身于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真实数学情境之中,使幼儿从小就体会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同时,《全景数学》还将正式数学活动与非正式的分钟数学、区角数学、常规数学相结合,为幼儿园提供了一套科学、完备的数学教育解决方案,使幼儿、教师、家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
>>查看详情
《全景数学》课程目标以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基础,参照美国NCTM(全美数学教师协会)的数学教育原则与标准,从内容和方法两个维度展开。其中内容维度,也就是认知性目标,包括计数与数概念、计算、测量、图表、分类与模式、图形与空间六大方面;方法维度也就是过程性目标包括问题解决、猜想与推理、交流与表征、关联与创造、合作与自主。
>>查看详情
《全景数学》课程内容紧紧围绕六大认知性目标,通过正式与非正式活动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一个目标通过多活动、多形式实现,让幼儿从“探索”、“初步感知”到“认识”再到“强化”与“运用”,使幼儿将习得的概念与技能进行迁移,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幼儿奠定良好的数学思维基础。 正式活动:围绕数学目标体系设计,教师利用一定的课时来组织、安排的活动,包括正式课堂活动与数学绘本活动。 非正式活动:围绕数学目标体系设计,形式更加灵活,教师或幼儿可以在一日生活中随时开展。非正式活动包括区角活动、分钟活动与常规活动。 ●区角活动:教师有目的地在区角投放与数学有关的材料,幼儿自己可灵活选择的活动。 ●分钟活动: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的数学活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基本不依赖材料就可以开展,教师或幼儿都可发起分钟活动。 ●常规活动:将以往幼儿园的常规活动与数学目标紧密结合的数学活动。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自由组织,每天都可以进行的数学活动。
>>查看详情
《全景数学教师指导用书》为教师提供了每学期18周的课时安排,其中有15周的课时是围绕正式数学活动和非正式数学活动提供了指导方案,此外每学期还有 3个数学绘本周,在绘本周时间,教师可分别围绕3个数学绘本开展一系列绘本阅读活动。
正式数学活动每学期约24~30个,每个活动1个课时。除正式活动外,每周都设置了不占用课时的非正式活动,包括区角活动、分钟活动和常规活动。区角活动和分钟活动在课时安排中的顺序表示的是第一次开展此活动的时间,此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发展情况决定是否长期开展此活动;常规活动每学期预设2个,可在一段时间内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持续开展,随着幼儿经验逐渐丰富来提升常规活动难度。非正式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多角度的教学指导思路,教师可参照本书中给出的活动建议来组织,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改编、扩展。
每学期 | ||
正式活动 (课时) |
正式课堂活动 | 15周(24-30课时) |
绘本阅读 | 3周(6-9课时) | |
非正式活动 | 区角活动 | 幼儿自由选择 |
分钟活动 | 不定时 | |
常规活动 | 每日,不定时 |
《全景数学》课程材料配备紧紧围绕数学的学科性特点与幼儿年龄特点,将游戏性与数学性相结合,开放性、结构性与半结构性材料相结合,以易于操作、避免重复浪费为原则,将探索性的活动、游戏以及丰富的数学材料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和载体。与此同时,更具系统性、完整性的课程材料,为课堂教学、区角与环境创设等提供了全面支持,从结构与功能上全面满足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需要。
课程材料包括幼儿材料和教师材料两大部分。
(幼儿材料)
(教师材料)